邊緣與再現:博物館與文化參與權 藝術設計書籍推薦



邊緣與再現:博物館與文化參與權



邊緣與再現:博物館與文化參與權 評價

網友滿意度:




最近看我老弟每天捧著一本書

好奇之下湊過去看看

原來是 邊緣與再現:博物館與文化參與權 這本書

我對藝術設計是一竅不通

但我看得出作者很想將他所知道的一切跟這個社會分享

能讓一個閱讀柏克萊網路書局的人

心中有感謝之意 我想這是對作者們最大的回饋

邊緣與再現:博物館與文化參與權 在博客來上面買得到

也比各大實體書店便宜

大家喜歡可以去博客來看看!!

博客來的服務品質真的超優的~

我這邊也有提供折價券給大家

可從頁首連結索取(〃^^〃)~*













金門地區賞鳥指南









金門國家公園紙雕模型












邊緣與再現:博物館與文化參與權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博物館如何成為促進「社會平權」的場域?

博物館是否強化了不同社會階層在文化資本上的不平等?

抑或可以賦權弱勢與邊緣團體,使其成為文化再現與展示的主體?


長久以來,博物館被視為是服務文化菁英的殿堂。但在當代,博物館的社會角色,越來越受到關注與討論:博物館應如何關懷邊緣團體,進而成為促進「社會平 權」(Social Inclusion)的場域?博物館應怎樣帶領社會反思制度的不合理?博物館又如何能突破有形的建築環境與無形文化認知所造成的隔閡?

本書是作者研究這些重要議題的最新成果。書中以英國的社會平權文化政策為主軸,爬梳二十一世紀以來博物館界積極關懷邊緣與弱勢團體的文化參與權情況。 「文化參與」,不只是邊緣與弱勢團體參與博物館提供的各種活動與服務,而是進一歩賦權他們本身就是文化「再現」的主體。書中收錄了英國、澳洲與臺灣的博物 館教育與展覽案例,透過觀察、訪談與觀眾研究,深入了解身心障礙團體的博物館需求,並分析展示邊緣弱勢團體的策展議題與倫理,讓被隱藏的聲音和歷史得以再 現,受到重視,從而改變社會的歧視與污名。

書中提到的諸多的新趨勢、新觀念,以及國內外博物館實踐社會平權的展覽案例,不僅能為國內博物館界作為參考,亦可為政府及相關單位施政之借鏡。

名人推薦

作者身體力行的實務操作為臺灣的博物館提供甚多值得省思的空間,所揭櫫的新趨勢、新觀念及案例,正可提供臺灣博物館界參考。――邱坤良(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

本書內容論述國內外博物館如何包容社會邊緣者,轉譯和傳承他們的歷史文化和生活記憶,充分反映時代潮流與社會趨勢,有助於揭示博物館學「地景」之多樣風貌,並為博物館實務如何促進社會公義和人道關懷帶來新思維。――陳雪雲(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兼任副教授)

本書專注在博物館如何促進文化平權,強調文化機構應積極服務邊緣及弱勢團體,達到社會平權。這種論述,顛覆一般人對博物館的成規認知──博物館只是展示 美學、記錄人類文明的場域,是專為知識菁英服務的殿堂。――莊桂香(國立高中退休護理教師、《三種靈魂:我與躁鬱症共處的日子》)

商品訊息簡述:

  •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5/09/30
  • 語言:繁體中文


邊緣與再現:博物館與文化參與權




arrow
arrow

    benl337uccf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